• 技能竞赛
    教师竞赛
    关于组织开展2021年教师教学能力比赛的通知
    来源:太阳成集团tyc234cc古天乐   作者:   时间:2022-05-22

    太阳成集团文件

     

     

    陕工院教字〔20214

     

    关于组织开展2021年教师教学能力比赛的

     

    各二级学院(部):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和《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落实好《全国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方案》《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推进教师、教材、教法改革,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更好地适应教学模式和评价模式改革需要,满足基于工作过程的模块化课程、实施项目式教学要求,推动对接国家教学标准并结合实际开展教学,促进教师综合素质、专业化水平和创新能力全面提升。学院决定举办2021年教师教学能力比赛,现就相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比赛要求

    教学团队选取某门课程在一个学期中符合要求的教学任务


    作为参赛作品,完成教学设计,组织实施课堂教学。教学内容应符合教育部印发的职业教育国家教学标准中的有关要求,并对接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涉及1+X证书制度试点的专业,还应对接有关职业技能等级标准。教材选用应符合教育部有关规定。鼓励提交1+X证书制度试点有关专业、针对高职扩招生源特点实施教学、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专业、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效果良好的参赛作品。具体要求如下:

    1.各二级学院(部)提交作品原则上应涵盖本部门已开设专业涉及的全部专业大类。

    2.作品内容采取匿名方式进行,禁止参赛教师进行部门和个人情况介绍。

    3.重点考察教学团队(24人)针对某门课程中部分教学内容完成教学设计、实施课堂教学、评价目标达成、进行反思改进的能力。

    4.教学团队应落实职业教育国家教学标准,对接职业标准(规范),依据学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实施性课程标准,选取参赛教学内容,进行学情分析,确定教学目标,优化教学过程,合理运用技术、方法和资源等组织课堂教学,进行教学考核与评价,做出教学反思与诊改。

    5.课堂教学实施应注重实效性,突出教学重难点的解决方法,实现师生、生生的全面良性互动,关注教与学全过程的信息采集,并根据反映出的问题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6.实训教学内容应基于真实工作任务、项目及工作流程、过程等,注重利用虚拟仿真实训资源解决技术技能培养中的重点难点问题,注重通过教师规范操作与有效示范培育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等职业精神。

    7.教学团队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推进全员全过程全方位三全育人,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技术技能培养的有机统一;要加强劳动教育,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员工崇尚劳动、尊重劳动;要推进信息技术与公司产品深度融合,创新教学方式方法、学习支持环境、服务供给模式,实现因材施教,为个性化学习提供支撑。

    8.落实停课不停学要求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组织形式和资源提供等,总结疫情防控期间线上教学经验,推动创新、完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方式,更好适应互联网+”时代的教育生态。

    二、比赛内容

    1.本次院赛设置公共基础课程组、专业课程一组、专业课程二组等三个组别比赛:

    1)公共基础课程组:参赛作品应为公共基础课程中不少于12学时连续、完整的教学内容。

    2)专业课程一组:参赛作品应为专业基础课程或专业核心课程中不少于16学时连续、完整的教学内容。

    3)专业课程二组:参赛作品应为专业核心课程中不少于16学时连续、完整的教学内容,其中必须包含不少于6学时的实训教学内容。专业(类)顶岗实习标准中的实习项目工作任务也可参赛。

    2.参赛内容为专业课程的,应依据教育部印发的《高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试行)》的教学要求进行设计和制作。

    3.参赛作品教学内容应与相关课程实际教学中使用的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内容对应。

    4.专业大类以《普通高等学校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目录(2015年)》以及2016年、2017年、2018年、2019年增补专业为准,若专业目录有所调整以教育部文件为准。

    三、时间安排

    大赛共分启动报名、教学部门内部初选、院内初赛、院内复赛、现场决赛等五个阶段,具体安排如下:

    1.启动报名阶段

    各二级学院(部)结合专业及课程设置,参照相关文件要求,做好大赛参赛动员工作,统筹布局、指导参赛团队科学选题。原则上第九届教坛新秀2020年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比赛获奖教师均须参赛。

    2.教学部门初赛

    31—35日,各二级学院(部)结合大赛评分标准(附件4),通过查阅教师教案、随堂听课、内部赛教等多种形式自行组织部门内部选拔工作,推荐不少于3个教学团队参加院赛。

    3.院内复赛

    38—322日,各教学团队准备教案、教学实施报告、课堂实录视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等参赛作品,并完成作品的平台上传工作;323—328日,学院将组织专家对团队提交作品进行网评打分排序,前20名进入现场决赛环节,复赛分值占总成绩的40%

    4.现场决赛

    417—425日,学院将组织专家通过现场教学比赛的形式进行现场打分,团队所有成员均需参加现场教学比赛,团队决赛成绩取所有成员现场比赛成绩的平均分,决赛分值占总成绩的60%。具体要求见附件3

    四、奖项设置和省赛推荐

    1.根据报名参赛作品总数比例设一、二、三等奖,予以奖励。

    2.根据院赛成绩和省赛参赛名额分配,择优推荐参加省赛。

    五、提交资料

    1.请各二级学院(部)以部门为单位,于202135日前将《2021年教师教学能力比赛参赛汇总表》(附件1)、《2021年教师教学能力比赛参赛报名表》(附件2)电子稿和纸质稿由教学办报教务处教学科磨莉。

    2.参赛资料

    参赛作品材料包括参赛作品实际使用的教案、教学实施报告、课堂实录视频,另附参赛作品所依据的实际使用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具体要求见附件3322日前,各参赛队按要求完成所有参赛作品材料的网上提交工作,报名网址:http://219.145.104.249:8082

    六、报名方式与要求

    1.参赛对象为在职教师。每个教学团队由实际承担参赛课程或相关课程教学(含实习指导)、教研任务的教师组成,不直接实施课堂教学的团队成员不超过1人。

    2.教学团队成员所在二级学院(部)均须开设参赛作品教学内容所属的专业(须在教育部备案)和课程,成员须实际承担有关教学或教研任务。以虚假内容(身份)参赛的,一经核实,取消其参赛资格以及所在代表队团体奖评奖资格。

    3.参赛作品应为原创,资料引用应注明出处。作品如引起知识产权异议和纠纷,其责任由参赛者承担。

    4.参赛作品要按照国赛赛项设置原则要求选题。

     

    附件:12021年教师教学能力比赛参赛汇总表

    22021年教师教学能力比赛参赛报名表

    32021年教学能力比赛参赛作品材料有关要求

    4. 评分标准

     

     

     

     

    太阳成集团        

    2021225         


    附件1

    太阳成集团

    2021年教师教学能力比赛参赛汇总表

                       (部门)

    序号

    组别

    公共基础课程

    /专业名称

    课程名称

    作品名称

    授课信息

    团队

    负责人

    联系电话

    教案

    讲授内容

    1

     

     

     

     

    1

     

     

     

    2

     

    3

     

    4

     

    5

     

    6

     

    7

     

    2

     

     

     

     

    1

     

     

     

    2

     

    3

     

    4

     

    5

     

    6

     

    注:专业课至少16学时、公共课至少12学时的授课信息,每2个学时一份教案。

     

                                                  部门负责人(签字):


    附件2

    太阳成集团

    2021年教师教学能力比赛参赛报名表

             (部门)  联系人              电话                 

    高等职业教育组

    公共基础课程组

    课程名称:

    专业课程一组

    专业名称:

     

    专业代码:

     

    课程名称:

    专业课程二组

    课程

    总学时

     

    参赛

    学时

     

    作品名称

    (根据教学任务凝练)

     

    序号

    姓名

    性别

    年龄

    教龄

    民族

    学历

    职称

    职务

    承担具体

    教学或教研任务

     

     

     

     

     

     

     

     

     

     

     

     

     

     

     

     

     

     

     

     

     

     

     

     

     

     

     

     

     

     

     

     

     

     

     

     

     

     

     

     

    说明

    学历栏可选填:大专以下/大专/本科/硕士/博士

    职称栏可选填:未定级/初级/中级/副高/正高

    职务栏可选填:普通教师/教研室负责人/系部(分院)负责人/校领导

    教学团队负责人

    联系方式

    手机号码

     

    电子邮箱

     

     

    附件3

    太阳成集团

    2021年教学能力比赛参赛作品材料有关要求

    一、参赛作品文档

    所有文档材料均要求规范、简明、完整、朴实,不得泄露地区、学院名称,以PDF格式提交,每个文件大小不超过100M

    (一)参赛教案

    教学团队根据提交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选取该课程在一个学期中符合规定的教学任务作为参赛作品,撰写实际使用的教案。教案应包括授课信息、任务目标、学情分析、活动安排、课后反思等教学基本要素,设计合理、重点突出、规范完整、详略得当。每份教案的教学内容不超过2学时,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教学内容可以不超过 4 学时。教学过程安排及其主要内容所占篇幅应达到75%左右。每个参赛作品的全部教案合并为一个文件提交。

    (二)教学实施报告

    教学团队在完成教学设计和实施之后,撰写1份教学实施报告。报告应梳理总结参赛作品的整体教学设计、课堂教学实施成效、反思与改进等方面情况,突出重点和特色,可用图、表等对实施过程和成效加以佐证。中文字符在4500~5000字,插入的图表应有针对性、有效性,一般不超过 12 张。

    (三)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教学团队提交学校实际使用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应按照《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教职成〔201913号)和《关于组织做好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通知》(教职成司函〔201961号)有关要求修订完善。参赛内容为公共基础课程的,只需提交实际开设该课程的其中一个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跨校组建的教学团队,只需提交团队负责人所在学校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四)课程标准

    教学团队提交参赛作品实际使用的课程标准。课程标准应按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依据职业教育国家教学标准体系中的相关标准要求,参考职业教育国家或省级规划教材,科学、规范制定,说明课程要求、时间进度、实施保障等。多个授课班级只需提交其中一份课程标准;跨校组建的教学团队,只需提交团队负责人所在学校的课程标准。

    二、参赛作品视频

    教学团队成员按照教学设计实施课堂教学(含实训、实习),录制3~4段课堂实录视频,原则上每位团队成员不少于1段。课堂实录视频每段时长8~15分钟,总时长控制在35~40分钟;每段视频可自行选择教学场景,应分别完整、清晰地呈现参赛作品中内容相对独立完整、课程属性特质鲜明、反映团队成员教学风格的教学活动实况。专业课程二组参赛作品的视频中须包含不少于2段反映团队成员关键技术技能教学操作与示范的教学实况。

    课堂实录视频须采用单机方式全程连续录制(不得使用摇臂、无人机、虚拟演播系统、临时拼接大型LED显示屏等脱离课堂教学实际、片面追求拍摄效果、费用昂贵的录制手段),不允许另行剪辑及配音、不加片头片尾、字幕注解,不得泄露地区、学院名称。采用MP4格式封装,每个文件大小不超过200M。每段视频文件命名有明显区分。

    视频录制软件不限,采用H.264/AVCMPEG-4 Part10)编码格式压缩;动态码流的码率不低于1024Kbps,不超过1280Kbps;分辨率设定为720×576(标清4:3拍摄)或1280×720(高清16:9拍摄);采用逐行扫描(帧率25/秒)。音频采用AACMPEG4 Part3)格式压缩;采样率48KHz;码流128Kbps(恒定)。

    三、现场决赛

    决赛前一天,团队负责人到教务处教学科抽签确定比赛顺序。决赛当天,参赛选手根据抽签顺序,先进入抽学时签场地抽签确定决赛现场讲授内容,抽完学时签即离开抽签区域;然后进入备赛区备赛半小时,备赛结束后即离开备赛地点;然后到比赛场地前等候比赛;比赛结束后自行离开赛场,注意保持赛场秩序。

    (一)检录抽签

    参赛团队根据赛前抽取的场次签,按时在抽学时签场地检录,并抽取两个学时签(公共基础课程组为12学时连续内容,以2学时为单位准备教案,学时签号为1~6号;专业技能课程一组和专业技能课程二组为16学时连续内容,以2学时为单位准备教案,学时签号为1~8号)。

    (二)团队备赛

    由工作人员引导参赛教学团队到各备赛室,参赛团队根据学时签在备赛室准备,限时30分钟。正式进入赛场前,由工作人员提前5分钟通知并引导,参赛人员须服从引导。

    (三)比赛准备

    前面团队准备离开比赛场地后,参赛选手可以进入比赛室完成换场准备工作(换场时间不超过5分钟)。

    (四)现场比赛

    1.首先由参赛教学团队教师简要介绍教学实施报告的主要内容、创新特色(6分钟以内);

    2.由两名参赛教师分别针对所抽定的两份不同教案中的自选内容进行无员工教学展示(如:新知讲解、示范操作、学习结果分析、课堂教学小结等),两段无员工教学展示合计时间控制在12~16分钟以内(两段内容整体计时,一名选手展示结束另一名选手紧接着开始,中间过渡时间包含在12~16分钟的总时长内)。

    (五)答辩

    1.评委针对参赛作品材料和现场的教学内容讲授或实操演示教学,集体讨论提出3个问题,并在专用的显示屏上展示。评委讨论时教学团队回避。

    2.教学团队针对屏幕呈现的问题(评委不再复述或解读、可以指定答题者),逐一回答并阐述个人观点,时间不超过8分钟(含读题审题),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评委可以追问。

    3.教学团队答题时可以展示佐证材料,不得泄露地区、学院名称。


    附件4

    评分标准

    一、公共基础课程组

    评价

    指标

    评价要素

    目标

    学情

    20

    1.适应新时代对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新要求,中职组作品应符合教

    育部发布的《中等职业学校公共基础课程方案》、公共基础课程标准有关要求,紧扣学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教学安排,强调培育员工的学习能力、信息素养、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和爱岗敬业的劳动态度。

    2.教学目标表述明确、相互关联,重点突出、可评可测。

    3.客观分析员工的知识基础、认知能力、学习特点等,详实反映员工整体与个体情况数据,准确预判教学难点及其掌握可能。

    内容

    策略

    20

    1.联系时代发展和社会生活,融通专业课程和职业能力,弘扬劳动精神,培育创新意识;思政课程充分反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其他课程注重落实课程思政要求。

    2.教学内容有效支撑教学目标的实现,选择科学严谨、容量适度,安排合理、衔接有序、结构清晰。

    3.教材选用、使用符合《职业院校教材管理办法》等文件规定和要

    求,配套提供丰富、优质学习资源,教案完整、规范、简明、真实。

    4.教学过程系统优化,流程环节构思得当,技术应用预想合理,方法手段设计恰当,评价考核考虑周全。

    实施

    成效

    30

    1.体现先进教育思想和教学理念,遵循员工认知规律,符合课堂教学实际。

    2.按照教学设计实施教学,关注重点、难点的解决,能够针对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突出员工中心,实行因材施教。

    3.教学环境满足需求,教学活动开展有序,教学互动广泛深入,教学气氛生动活泼。

    4.关注教与学全过程信息采集,针对目标要求开展考核与评价。

    5.合理运用信息技术、数字资源、信息化教学设施设备提高教学与管理成效。

    教学

    素养

    15

    1.充分展现新时代职业院校教师良好的师德师风、教学技能和信息素养,发挥教学团队协作优势;老中青传帮带效果显著。

    2.教师课堂教学态度认真、严谨规范、表述清晰、亲和力强。

    3.教学实施报告客观记载、真实反映、深刻反思教与学的成效与不足,提出教学设计与课堂实施的改进设想。

    4.决赛现场的内容介绍、教学展示和回答提问聚焦主题、科学准确、

    思路清晰、逻辑严谨、研究深入、手段得当、简洁明了、表达流畅。

    特色

    创新

    15

    1.能够引导员工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学会正确的思维方法、培育

    正确的劳动观念、增强员工职业荣誉感。

    2.能够创新教学模式,给员工深刻的学习体验。

    3.能够与时俱进地提高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教研科研能力。

    4.具有较大借鉴和推广价值,特别是疫情防控期间线上教学实践。


    二、专业(技能)课程组

    评价

    指标

    评价要素

    目标

    学情

    20

    1.适应新时代对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新要求,符合教育部发布的专业教

    学标准、实训教学条件建设标准(仪器设备装备规范)、顶岗实习标准等有关要求,涉及 1+X 证书制度试点的专业,还应对接有关职业技能等级标准。紧扣学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强调培育员工学习能力、信息素养、职业能力、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和爱岗敬业的劳动态度。

    2.教学目标表述明确、相互关联,重点突出、可评可测。

    3.客观分析员工的知识和技能基础、认知和实践能力、学习特点等,详

    实反映员工整体与个体情况数据,准确预判教学难点及其掌握可能。

    内容

    策略

    20

    1.能够有机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落实课程思政要求,及时反映相关

    领域产业升级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结合课程特点有机融入劳动

    教育内容,开展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专题教育。针对基于职

    业工作过程建设模块化课程的需求,优化教学内容。

    2.教学内容有效支撑教学目标的实现,选择科学严谨、容量适度,安排

    合理、衔接有序、结构清晰。实训教学内容源于真实工作任务、项目或

    工作流程、过程等。

    3.教材选用符合《职业院校教材管理办法》等文件规定和要求,探索使

    用新型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教材并配套信息化资源,引入典型生产案例。

    教案完整、规范、简明、真实。

    4.根据项目式、案例式等教学需要,教学过程系统优化,流程环节构思

    得当,技术应用预想合理,方法手段设计恰当,评价考核考虑周全。

    实施

    成效

    30

    1.体现先进教育思想和教学理念,遵循员工认知规律,符合课内外教学

    实际,落实德技并修、工学结合。

    2.按照教学设计实施教学,关注技术技能教学重点、难点的解决,能够

    针对学习和实践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突出员工中心,强调知行合一,实

    行因材施教。针对不同生源特点,体现灵活的教学组织形式。

    3.教学环境满足需求,教学活动安全有序,教学互动深入有效,教学气

    氛生动活泼。

    4.关注教与学全过程的信息采集,针对目标要求开展教学与实践的考核

    与评价。

    5.合理运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虚拟仿真、增强现实、人工智能、

    区块链等信息技术以及数字资源、信息化教学设施设备改造传统教学与

    实践方式、提高管理成效。

    教学

    素养

    15

    1.充分展现新时代职业院校教师良好的师德师风、教学技能、实践能力 和信息素养,发挥教学团队协作优势;老中青传帮带效果显著。

    2.课堂教学态度认真、严谨规范、表述清晰、亲和力强。

    3.实训教学讲解和操作配合恰当,规范娴熟、示范有效,符合职业岗位 要求,展现良好双师素养。

    4.教学实施报告客观记载、真实反映、深刻反思理论、实践教与学的成 效与不足,提出教学设计与课堂实施的改进设想。

    5.决赛现场的内容介绍、教学展示和回答提问聚焦主题、科学准确、思 路清晰、逻辑严谨、研究深入、手段得当、简洁明了、表达流畅。

    特色

    创新

    15

    1.能够引导员工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学会正确的思维方法、培育正确的

    劳动观念、增强员工职业荣誉感。

    2.能够创新教学与实训模式,给员工深刻的学习与实践体验。

    3.能够与时俱进地更新专业知识、积累实践技能、提高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和教研科研能力。

    4.具有较大借鉴和推广价值,特别是疫情防控期间线上教学实践。

     

     

     

     

     

     

     

     

     

    抄送:院领导,党委委员,档。

      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公司党政办公室           2021225日印发

     

     

     

     

    版权所有 太阳成集团(tyc234cc·China)古天乐代言官网-Best Platform
    联系方式:029-33151802
    地址:中国·咸阳·文汇西路12号 邮编:712000

    陕西工院财经之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