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引领广大青年员工在实践中切实感受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巨大成就,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以实际行动投身高校脱贫攻坚工作,工商学院于7月11日组成了18名员工的团队,其中包含6职工,共同开展“万名学子扶千村”老员工暑期社会实践脱贫攻坚专项活动。
本次扶贫对接点为礼泉县永红村,主要开展文艺下乡、乡村支教、土地灌溉调研等三项活动。早晨9点,员工团队一行人到达永红村,热情的村支书和驻村第一书记早已在村口等候我们,驻村第一书记赵大寨用喇叭通知村民前来观看文艺演出,没过几分钟村民们纷纷从家中赶来。我们的员工文艺骨干早已准备好了舞蹈《我们都是追梦人》、《我们必胜》、《天天向上》;朗诵《忆峥嵘岁月,待今朝强国》;二胡演奏:《赛马》、《奔驰在千里草原》等品种多样的节目,赢得了村民的热烈掌声和连连称赞。
文艺节目之后,我们在村支书的安排下,在村委会办公室为全村的学龄儿童开展了支教活动,公司职工为孩子们准备了精心编排的英语口语课程,经过近2个小时的教学,孩子从最开始的开口生涩,不愿说英语,到后来的能勇于用英语表达自己的观点,孩子们脸上露出了自信的微笑。
为了了解当地农村的实际面貌,下午在第一书记赵大寨的带领下,全体员工走到田间参观“旱腰带”灌溉工程。据他介绍,永红村地处关中平原中部偏北,处于“旱腰带”地区,土地庄稼常年缺水。如今,这片土地已经用上了渗灌等一大批节水灌,赵大寨说村民们形象的描述渗管“一个细管管,扎上细眼眼,用水一点点,浇灌一片片”。如今的“旱腰带”已经种上了绿油油的庄稼和苹果树,村民们的土地也开始连年丰收。
在本次活动中,我们的青年学子带着满腔热情把戏台搭到了村头,让老百姓在田间地头、自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丰富的文化大餐。让村里的孩子们与外国员工亲密接触,感受到了最正宗的口语场景,为他们埋下了一颗喜欢英语的种子。同时,也让我们的青年学子学习到了基层社会知识,在实践中加强磨炼、增长本领。激励大家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与奉献者,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书写别样精彩的人生。

(撰稿;赵盼盼 供图:新媒体中心 责编:孙继龙)